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摘 要:為了研究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選擇80頭體況、胎次、產奶量、泌乳天數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0頭,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在基礎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500 g/t。預試期10天,正試期60天。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與對照組基礎日糧相比,試驗組的采食量增加0.86 kg/d,提高了3.34%,產奶量增加0.95 kg/d,提高了3.81%。本試驗提示,在奶牛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可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和產奶量。
關鍵詞:微生態制劑;奶牛;生產性能
微生態制劑是一種無公害的飼料添加劑,以其無毒副作用、無耐藥性、無殘留等特點成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1],廣泛應用于畜禽、水產等養殖業,其中主要菌種是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2]。這些活菌在消化道內與病原微生物競爭黏附位點,形成生物屏障,產生多種抗菌物質、維生素、有機酸和多種消化酶,降解霉菌毒素。因此,能夠提供動物的飼料轉化率和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對機體產生明顯的生理效應和生態效應,從而提高生產性能。微生態制劑在反芻動物生產的應用已有一些研究報道,如單一的枯草芽孢桿菌或酵母菌培養物[3],干酪乳桿菌和植物乳桿菌[4],以及由乳酸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和酵母菌等組成的復合益生菌菌液[2]。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試驗選用由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的復合微生態制劑,探討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旨在為復合微生態制劑廣泛應用于奶牛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所用微生態制劑反芻邁康50由好實沃生物提供,由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含有效活菌數≥5×109CFU/g。
1.2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選擇體況、胎次、產奶量、泌乳天數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80頭,分為2組,每組40頭,一組為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另一組為試驗組,添加500 g/t微生態制劑。將微生態制劑與精料補充料混合均勻后,再與粗飼料混合制作全混合日糧。試驗牛自由飲水,每日飼喂3次,每日8:00、14:00、18:00趕至擠奶廳統一擠奶。
1.3 指標測定
于正試期第10、20、30、40、50、60天記錄一次喂料量和剩余量,計算每頭奶牛的日均采食量;于正試期每隔10連續2天用流量計測定每頭奶牛的日均產奶量。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微生態制劑對奶牛采食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整個試驗期對照組和試驗組采食量差異不顯著(P>0.05),但對照組的采食量在試驗第30天后有降低的趨勢,試驗組的采食量較對照組高0.86 kg/d,提高了3.34%。
表1 微生態制劑對奶牛采食量的影響 (kg/d)
組 別 |
第10天 |
第20天 |
第30天 |
第40天 |
第50天 |
第60天 |
平均值 |
對照組 |
25.23±3.11 |
25.37±2.03 |
26.41±1.21 |
26.08±2.11 |
25.45±1.99 |
25.89±2.65 |
25.74±2.31 |
試驗組 |
26.11±2.09 |
25.33±1.95 |
27.04±3.13 |
27.01±2.01 |
26.78±2.56 |
27.33±2.91 |
26.60±2.45 |
2.2 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整個試驗期對照組的產奶量在試驗第30天后有降低的趨勢,試驗組的較對照組高0.95 kg/d,提高了3.81%。
組 別 |
第10天 |
第20天 |
第30天 |
第40天 |
第50天 |
第60天 |
平均值 |
對照組 |
24.98±1.23 |
24.23±1.03 |
25.77±2.19 |
25.02±0.96 |
25.10±0.59 |
24.34±1.06 |
24.91±1.45 |
試驗組 |
25.88±2.02 |
26.01±0.87 |
26.34±1.88 |
25.45±2.51 |
25.92±1.76 |
25.59±1.96 |
25.86±1.80 |
表2 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 (kg/d)
3 討論
微生態制劑在奶牛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糧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可為機體提供多種有利于其生長發育的物質,刺激腸蠕動,增強機體對養分的消化吸收,從而提高奶牛的采食量[5]。關于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產奶量的影響,多數研究結果表明,添加微生態制劑可不同程度提高奶牛的產奶量[6]。本試驗結果表明,在奶牛日糧中添加復合微生態制劑,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和產奶量。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曹建新等[6]在奶牛日糧中添加酵母菌和枯草桿菌,試驗組奶牛的采食量增加了0.3 kg/d,產奶量提高了1.44 kg/d。莊宏等[7]在奶牛日糧中添加由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組成的復合微生態制劑,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奶牛的采食量增加了0.91 kg/d,產奶量提高了0.88 kg/d。江科等[4]研究結果表明,在奶牛日糧中添加乳酸菌提高了產奶量。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產奶量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其能夠促進機體對氨和乳酸的利用,改善瘤胃pH環境,以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增強有益菌的繁殖速度,從而調節瘤胃內的微生態平衡;同時加快飼料蛋白質的水解,增加菌體蛋白的產量,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飼料利用率,最終提高奶牛的產奶量[7]。在奶牛生產中,特別是高產奶牛,微生態制劑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不同泌乳階段和產奶量,奶牛對微生態制劑的需要量可能不同,因此,微生態制劑中不同菌種的最佳組合和最適添加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旭東,宋凱,黃時杰.微生態制劑在畜牧業上的應用[J].飼料與畜牧,2011, (6): 46-49.
[2] 張海榮,黃華,唐景春,等.復合益生菌菌液對奶牛產奶量和腸道菌群的影響[J].家畜生態學報,2015, 36(1): 42-45+49.
[3] 趙珺,黃玉珍.枯草芽孢桿菌與酵母培養物對奶牛產奶性能的影響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7, 17(08M): 52-56.
[4] 江科,劉華偉,楊培培,等.乳酸菌微生態制劑對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乳體細胞數的影響研究[J].中國奶牛,2014, (17): 26-28.
[5] 鐘日聰,徐春厚.飼用微生態添加劑的研究進展[J].湖南飼料,2007, (2): 9-11.
[6] 曹建新,齊瑩瑩,鄭桂亮.微生態制劑對高產奶牛產奶量和乳成分的影響[J].中國奶牛,2014, (9): 4-6.
[7] 莊宏,劉愛君.復合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J].飼料研究,2015, (17): 19-20.
[8] 邱凌,曾東,倪學勤,等.微生態制劑對奶牛產奶量和乳品質與腸道菌群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1, 47(3): 64-67.
聚焦產品品質,聚焦客戶價值
COPYRIGHT © 2018 北京好實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關于我們
掃一掃,關注我們
新聞中心
產品中心
技術支持
人力資源
合作共贏
江西科技園
學習交流
掃一掃,關注我們